尽管西气东输工程尚未全线投产,但外资已从中国利用新能源中发掘出巨大商机。前日,英国康普艾(CompAir Group)公司在上海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CNG(压缩天然气)设备制造公司。这将为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这家名为上海康普艾大隆高压设备公司的中英合资企业投资额为700万美元,康普艾(CompAir Group)公司占60%的股份,上海电气集团持40%的股份。公司专事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及其它高压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从每小时加气250立方米左右到每小时4000立方米左右、规格齐全的设备产品。
康普艾(CompAir Group)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克·桑德思(Nick Sanders)说:“我们在中国的目标就是要做压缩天然气设备制造老大!”他说,在澳大利亚等国家,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汽车满街都是,CNG加气站需求量很大,“中国在实施新能源战略中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缩天然气设备市场。”
作为汽车的一种优质代用燃料,压缩天燃气(CNG)具有抗爆性能好,有害物质排放量少,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燃料费等一系列优点。目前,世界上有六、七十个国家在进行压缩天然气的研发、使用,全世界约有367万多辆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作为动力。在中国,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汽车约有9万辆,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等西部地区。其中,四川省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汽车最多,达到4.8万辆,加气站也有180多个。上海的压缩天然气使用刚刚起步,加气站目前只有4个,使用CNG的车辆不过400多辆,多是公交大客车。“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几年后都将举办,城市交通需用清洁能源,所以CNG的市场空间还很大。”上海康普艾大隆高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远耀认为。
眼下,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高速增长,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供给压力很大,寻找新能源成为必然,而天然气在中国的蕴藏量相当丰富。2004年初,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向东部供气,仅上海年内用气量就将增加9至1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0%,而预计明年1月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全线商业供气后,这一数字还将大大增加。此前,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未来几年,上海还将扩大天然气来源和使用,在发电、城市燃气、工业和汽车燃料等领域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因而,市场对CNG设备的需求不会小。
据介绍,建一个常规CNG加气站需投资1300万元,其中购买进口设备要花900万元。上海康普艾大隆高压设备公司(Shanghai CompAir-Dalong HP Equipment Co,Ltd)总经理黄远耀说,由上海康普艾大隆高压设备公司生产的此类设备的国产化率可达到80%,价格为550万元。